编者按沈阳配资开户
从红楼讲堂到未名塔影,燕园四季在学子的迎送间开启了又一篇章。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青年,穿越时空的回响,踏入这片思想与理想交织的土地。他们在奋斗中昂首挺胸,也曾在迷惘中短暂驻足;他们一路结伴而行,始终心向光明之处。现在,让我们共听“未名新语”,见证新燕展翅,畅想无限未来!
个人简介
学生姓名:张峻硕
毕业中学:青岛二中
录取院系:北京大学元培学院
1
小时候,北大是个遥远、高耸而又模糊的称谓,对小小的我而言,仿佛云雾里的仙宫——我虽能从别人的言语中一瞥它的光辉,却又没有真切的媒介去触摸它,更不必说去追赶它。
当我大些,开始了解历史时,这所历史悠久的最高学府渐渐显现出清晰的轮廓:五四的呐喊、新文化的光芒,那些北大人的思想与行动,隔着书本纸页传递而来,我因此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“新青年”,心头对北京大学生出了别样的敬意。
再后来,当我翻动生物竞赛的教材,看到一本本优质教材上北京大学教授的名字时,一种更为真切的向往悄然萌发,我第一次对这所学校强大的学术底蕴有了些许实感。竞赛之路虽止步于省队门前,然而,“北京大学”四个字,却如一枚沉甸甸的种子,就此落入我心底的土壤,安静地扎下了根。
2
高二暑假,我有幸踏入燕园,参加学科体验活动。当时,巴黎奥运会正如火如荼,在北大校园观赛的我,同样激荡着炽热的情绪。难忘樊振东绝处逢生的瞬间,陈梦坚定的目光,郑钦文鏖战后躺倒的身影……一枚枚金牌在我心中激起一阵又一阵浪潮。在对奥运赛果的评论中,我接触到了竞技体育中“冠军心”的概念,即冠军们目标明确、冷静专注、永不言弃的心态。而这所令我魂牵梦萦的学府,不正需要一颗敢于拼搏、永不言弃的冠军之心去靠近吗?那一刻,我暗暗对自己说:我要用汗水与信念,在高三一年奋力“争”出一条通往未名湖的路。
3
高三初始,秋阳尚暖,开始几次考试的结果还令人欣慰。然而随着寒流渐侵,我的状态仿佛窗外那几株绿植的叶子,一日日萎顿枯黄,心绪如秋末的天气阴晴不定。梦想学府的名字沉甸甸地悬在心上,而起伏的分数和日益迫近的高考倒计时却像沉重的石块,压得我难以喘息。我深知自己多么渴望理想的成绩,也深知自己多么愿意为之付出努力,可是每每我拿到成绩,总有几个数字烫得自己心尖发颤。随之涌起的,是对自己的愤怒和无奈。记得冬季干冷,我掌心的皮肤干燥、粗糙,又因天气而起皮,每个拿起笔的时刻,都仿佛摩挲着一片枯叶,我常有时想:还能等到枯树开花吗?
冬去春来,冬定会去,春也定会来。度过一个颇为焦虑的春节后,我马上又要迎接一模和高考百日冲刺。我一次又一次碰壁,老师一次又一次开导,而自己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踉跄着向前。在燕园见证的冠军时刻给我带来一种永不言弃的鼓舞,而我也因此艰难却不停地前行。随着经验和教训的积累,我渐渐明白了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并不意味着总是死死盯着最终结果——那只会让自己患得患失。与其在不确定性的迷雾中一味向远眺,不如俯下身去,专注地拾起脚下每一颗能由自己亲手摆正的石头——也许是几个可以更熟练掌握的知识点,也许是晚上耐着性子研究几道题,或者仅仅是在状态不佳时让自己好好休息。将目光从结果上移开,是对被得失心绑架的内心的松绑,也帮助我卸下了自我责难的沉重枷锁,最终让我在点滴的积累中走向了真正有光的方向。当春天踩着冬天的尾巴姗姗而来时,我终于一点点找回了自己的节奏。窗外新绿初绽,我收到了学姐寄来的加油信,以全新的心态在春风中重获新生。
4
高考结束,我在整理高中三年的物品时,偶然翻到高一的那本摘抄本,就在第一页上,有我当时抄写的《道德经》里的句子:“夫唯不争,故万物莫能与之争。”想到自己高中的经历,我心中恍然有光掠过:原来高三那场心境的蜕变,竟早已被暗暗标注过。所谓“不争”,或许正是从对结果的焦灼里抽身出来,将全副心力郑重交付于每一刻脚踏实地的耕耘——这漫长的高中时光,首尾相衔,草蛇灰线,以回环式的结构,揭示出命运的玄机。
查分那天下午,时间粘稠沉重,我心里既迫切又带着一点点不安。记得在紧张中,我输错了几次验证码,当屏幕终于显出分数的一刹那,如释重负的空白和强劲的激动笼罩了我,我手中的平板也因惊喜而滑落——那段时间不问前程、埋头深耕的岁月,终于结出了饱满的果实。我心里点燃了一盏梦想的灯,映照出“北京大学”与“元培学院”的模样,清晰而沉静。终于,终于,我跑完了高三的这场长跑。
一路前行,从“争”的勇毅执着,到“不争”的智慧沉淀,这看似矛盾的两端,却共同铺就了通向燕园的小路。原来所谓“不争”,并非退避与放弃,而是更深层的投入:它如利剪,剪断了对结果那根紧绷的弦;它如清泉,涤净了心头焦虑的尘沙。于是我可以心无旁骛,只将目光谦卑地投向脚下每一寸必经之地。志存高远,路在脚下。
供稿|张峻硕,内容有修改
美编|杨依昕沈阳配资开户
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